时间: 2025-04-30 07: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40:22
千难万险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无数的困难和危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面临的问题或挑战非常巨大,充满了各种难以克服的障碍。
在文学作品中,千难万险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如探险小说、历史小说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或挑战。在专业领域,如工程、科研等,也可以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难度。
千难万险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数量词的运用,强调“千”和“万”的夸张手法,以突出困难的极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没有发生显著的语义变化。
在文化中,千难万险 常常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相联系。这种精神在历史和文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就是对这种精神的典型体现。
千难万险 这个词汇给人以挑战和奋斗的联想,激发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坚持到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长途徒步旅行中体验到了千难万险。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我们团队最终凭借团结和毅力完成了旅程,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千难万险的路上,
我们不曾回头,
每一步都坚定,
每一刻都珍贵。
千难万险 可以联想到崎岖的山路、汹涌的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高潮部分,都能很好地体现这个词汇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myriad of difficulties" 或 "a multitude of perils",虽然不如千难万险那样简洁有力,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含义。
千难万险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描述困难的词汇,更是一种鼓励人们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火焰山千难万险。
他历尽了~终于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老家。
1.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