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4:24
词汇“危国”的深入学*和分析:
“危国”字面意思是指处于危险状态或面临严重问题的国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或军事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可能导致国家不稳定或崩溃。
“危国”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危”字意为危险,而“国”字指国家。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用来描述国家的危险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危国”常常与忠诚、忧国忧民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警示和呼吁对国家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危国”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迫和忧虑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动荡、不安和需要紧急行动的情境。
在新闻报道中,我经常看到“危国”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些政治动荡或经济危机严重的国家,这让我意识到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危国”:
在危国的边缘,
忠诚的灵魂呼唤和平。
每一颗心,
都在为未来的黎明祈祷。
看到“危国”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战火纷飞的画面,或是紧张的背景音乐,如战争电影中的配乐。
在英语中,“危国”可以对应为“failing state”或“nation in cr****”,这些词汇在西方媒体和学术讨论中也很常见。
“危国”这个词在描述国家危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紧迫感,还激发了对国家稳定的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语境和情感表达至关重要。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