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6:37
危坐:字面意思是指坐得端正、严肃,有时也指因紧张或敬畏而坐得笔直。在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特定场合下的坐姿,强调其庄重和正式。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危坐”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重要场合或面对重要人物时的姿态,如在古代宫廷或庙堂之中。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人的坐姿非常端正或紧张。
专业领域:在礼仪或正式场合的培训中,可能会提到“危坐”作为一种标准的坐姿。
同义词:正坐、端坐、肃坐
反义词:斜坐、懒坐、躺坐
“危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危”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端正、严肃,而非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危坐”常与礼仪和尊重相关联。在古代,正确的坐姿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礼仪要求,尤其是在面对上级或重要人物时。
“危坐”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严肃的场合或重要的会议。它也可能引发一种紧张或敬畏的情感。
在参加重要会议或面试时,我曾多次“危坐”,以确保自己的姿态显得专业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他危坐如石,思绪飘向远方。”
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图书馆中危坐,周围是轻轻的翻书声,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tting up straight”或“sitting with poise”,但这些表达没有“危坐”所包含的庄重和正式的意味。
“危坐”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和尊重的重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场合。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