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8:31
“将伯之助”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将伯”指的是年或尊者,“助”则是帮助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得到年或尊者的帮助,通常用来表达对长辈或权威人士帮助的感激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将伯之助”常用于表达对长辈或权威人士的感激,尤其是在他们提供重要帮助或指导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交流中仍然可以见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等,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权威人士的支持或帮助。
同义词:
反义词:
“将伯之助”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将伯助予”,意为“年**帮助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对长辈或权威人士帮助的感激之情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将伯之助”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长辈或权威人士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温暖和感激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它让我联想到在困难时刻得到帮助的情景,以及对那些给予帮助的人的深深感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过一位资深教授的“将伯之助”,他的指导和建议对我完成论文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迷茫的旅途中,
是你的“将伯之助”,
照亮了前行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长辈或权威人士给予帮助的温馨画面。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温暖感人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感激之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elping hand from an elder”或“guidance from a mentor”,虽然不如“将伯之助”那样具有文化特色,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将伯之助”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感激的工具,也是*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传达了情感,还承载了文化价值观。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的重要性。
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义不敢忘。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