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0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05:33
“将信将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件事情既相信又不完全相信,处于一种半信半疑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不确定或矛盾信息时的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将信将疑”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故事的悬疑感。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言论或建议的保留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犹豫不决。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犹豫程度和情境的具体性。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将信将疑”相反的坚定信念。
“将信将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心理状态描述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将信将疑”体现了中庸之道和审慎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对真实性的追求和怀疑。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新信息时的犹豫和探索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将信将疑”的情况,比如在网购时对商品的评价,或在听取他人建议时的保留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将信将疑,星辰是否真如传说般永恒?”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一段充满悬疑感的背景音乐,让人感到紧张和不确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e skeptical but open-minded”,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心理状态。
“将信将疑”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类心理状态时非常有效,它帮助我们理解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复杂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感受。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所以这番愤激之言,在~之间。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3.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