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0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09:19
再犯: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再次犯罪或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在法律领域,它特指一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赦免后,再次犯下法律规定的罪行。
“再犯”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再”和“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犯”已经用来表示犯罪或违反,而“再”表示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再犯被视为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尤其是在法律和道德层面。社会普遍期望人们从错误中学习并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再犯”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失望、愤怒或无奈。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厉、个人的失败或社会的失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工作中或学习中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意识到需要改变方法或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光如梭,再犯的错误如影随形,悔恨的泪水,能否洗去昨日的罪行?”
在英语中,“recidivism”对应“再犯”,指的是犯罪者再次犯罪的趋势。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中,对再犯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再犯”这个词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重视错误的教育和改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重复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在个人层面,它鼓励我们从错误中学习,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