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03:09
流失生: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教育领域,指的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如经济困难、家庭问题、个人原因等)而中途辍学或未能完成学业的学生。
流失生这个词汇可能是在近年来随着教育问题的凸显而逐渐被广泛使用的。它结合了“流失”和“生”两个词,强调了学生从教育系统中“流失”的现象。
在许多发展**家,流失生问题尤为严重,这与经济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社会层面,流失生问题也常常被视为社会不公和教育失败的标志。
提到流失生,可能会让人感到惋惜和同情,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因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教育政策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有朋友或亲戚因为家庭原因成为流失生,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挑战和奋斗。
在诗歌中,可以将流失生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他们的梦想、挣扎和希望。
通过图片,可以展示流失生在课堂外的世界,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面临的挑战。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表达失落和希望的旋律来配合这个主题。
在不同文化中,流失生的现象都存在,但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来减少流失生的数量。
流失生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关注教育公平和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讨论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教育问题。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