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4:20
词汇“民村”的深入学*和分析:
“民村”字面意思是指由普通民众组成的村落或社区。它强调的是一个由非官方、非精英的普通民众构成的居住区域。
“民村”一词由“民”和“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民”指普通百姓,“村”指村落。随着社会发展,“民村”逐渐成为一个固定词汇,用来描述由普通民众组成的居住区域。
在**,“民村”常常与传统文化、乡土情怀联系在一起。它代表了农村社会的特点,如家族观念、邻里互助等。
“民村”给人以宁静、淳朴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田园风光、和谐的社区生活,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我小时候,我曾在祖父母的民村里度过许多暑假。那里的生活简单而充实,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在诗歌中,“民村”可以被用来描绘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晨曦微露,民村静谧,
稻香飘溢,鸟语悠扬。
老者闲坐,孩童嬉戏,
岁月悠悠,乡愁绵长。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民村,炊烟袅袅升起,鸟鸣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温馨。
在英语中,“民村”可以对应为“village”或“rural community”。不同文化中,对民村的描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和社区的紧密联系。
“民村”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空间,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提醒我们关注农村社区的发展,珍惜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民村”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和传达乡土文化的精髓。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村】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邨,地名。 、 陶潜《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