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18
寒木春华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寒木”和“春华”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在寒冷的冬天里,树木虽然凋零,但在春天却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展现出美好的一面,或者比喻人在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生机和活力。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寒木春华”常用来形容坚韧不拔的精神或美丽的自然景象,如“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寒冬,这棵树依然在春天绽放出寒木春华。”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表达对某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态度的赞赏,如“他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依然保持着寒木春华的精神。”
专业领域:在植物学或生态学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某些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同义词:
反义词:
“寒木春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观察和感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或自然界的美景。
在文化中,“寒木春华”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人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多次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发图强。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和美丽。它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保持希望和活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巨大挑战,但团队成员们展现出了寒木春华的精神,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寒冬凛冽,大地苍茫,
寒木挺立,春华绽放。
生命之歌,不息回响,
寒木春华,永存心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白雪覆盖的森林中,一棵树孤独地挺立,枝头绽放着鲜艳的花朵。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曲子,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oom in adversity”或“flourish in hardship”,虽然不如“寒木春华”那样富有诗意和形象,但也传达了在困难中依然能够茁壮成长的意思。
“寒木春华”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赞美。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希望,这种精神在任何语言和文化中都是宝贵的。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更加珍惜在困难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南朝齐时有一个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台尚书,他十分鄙视文学,当面嘲笑文人刘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强凋悴矣!”刘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只好认可
1.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4.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