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5:01
寒暄:指人们在见面时互相问候、交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以表达友好和礼貌。这种交流通常不涉及深入的讨论或重要的事务,而是一种社交礼仪。
寒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寒”指寒冷,“暄”指温暖。原意是指在寒冷的天气中互相问候,以表达温暖和关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任何形式的社交问候。
在**文化中,寒暄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怀。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社交行为也普遍存在,但可能涉及的话题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寒暄通常带有一种温馨和友好的情感,让人感到被重视和关心。它有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增强社交互动的积极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寒暄来与邻居、同事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例如,每天早上在电梯里遇到邻居时,我会简单问候:“早上好,今天天气不错。”
在诗歌中,寒暄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情感意义:
晨光中,我们寒暄,
一句“你好”,温暖心田。
无关风雨,无关岁月,
只愿此刻,你我安然。
寒暄可以联想到温馨的画面,如两个老朋友在咖啡馆里轻松交谈,或者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互相问候。听觉上,寒暄的声音通常是柔和和友好的,如轻声的问候和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寒暄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文化中的“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Ohayou gozaimasu)是一种正式的早安问候,而在拉丁美洲,人们可能更倾向于热情的拥抱和亲吻作为问候。
寒暄作为一种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还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学*和实践寒暄,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不同的社交环境,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1.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2.
【暄】
(形声。从日,宣声。本义:温暖)。
同本义。
【引证】
《素问·五运行大论》-其性为暄。 、 刘峻《广绝交论》-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组词】
喧和、 暄风、 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