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2:18
扑粉 的字面意思是指在面部或其他身体部位撒上粉末,以达到吸油、定妆或增加肤色的效果。在化妆品领域,扑粉通常指的是使用粉饼或散粉来定妆,使妆容更加持久。
扑粉一词源于古代的化妆*惯,当时的女性使用天然粉末(如米粉)来美化肤色。随着化妆品工业的发展,扑粉的产品和方法也不断演变,从天然粉末到现代的化学合成粉末。
在不同的文化中,扑粉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使用方式。在西方文化中,扑粉通常与保持妆容和控制油光有关;而在某些亚洲文化中,扑粉可能更多地与美白和肤色均匀有关。
扑粉可能让人联想到精致、优雅和女性化的形象。它也可能与日常的自我照顾和美容*惯相关联,带来一种自我关爱的情感。
个人经历中,扑粉可能是每天化妆的一部分,帮助保持妆容的持久和清新。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扑粉可以帮助控制面部油光,让妆容看起来更加清爽。
在诗歌中,扑粉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人生的短暂,如“岁月如扑粉,轻轻一撒,便覆盖了青春的痕迹”。
扑粉的过程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腻的粉末在空中飘散的画面,以及轻轻拍打粉扑的声音,这些都能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扑粉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扑粉可能被称为“ファンデーション”(foundation),而在法语中,它可能被称为“poudre”。
扑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化妆的一个步骤,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相关的文化和社会活动中。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粉】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粉,傅面者也。 、 《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藻火粉米。 、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