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6:55
“月晕知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月亮周围出现光环时,预示着风即将到来。这个成语比喻通过细微的迹象可以预知未来的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月晕知风”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敏锐观察力和预见能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通过小细节预测大**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解释某些天气现象的先兆。
同义词: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反义词: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月晕知风”源自古代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古人通过观察月亮周围的光环来预测天气变化,这种观察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以比喻人的预见能力。
在传统文化中,观察天文现象是一种重要的预测天气和农事活动的方式。因此,“月晕知风”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智慧和预见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洞察先机、未雨绸缪的人。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对人类智慧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他总能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预测天气变化,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月晕知风”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晕知风夜,星稀晓梦长。预见风云变,心静自安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月亮周围有光环的夜空图,配以轻柔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一知半解是危险的),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体现了通过小迹象预测大**的概念。
“月晕知风”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类观察力和预见能力的赞美。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础润知雨,而况乎风雨之已来袭者耶!(清·梁启超《杂答某报》)
1.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2. 【晕】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同本义。
3.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