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0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06:19
“拍案惊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拍桌子,表示惊讶或赞叹。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或赞叹,以至于不由自主地用手拍桌子来表达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拍案惊奇”常用来形容读者或角色对故事情节的意外发展或出人意料的结局感到震惊和赞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的强烈反应,不仅仅是惊讶,还可能包含赞叹、佩服等情感。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讨论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对某个决策或**的意外结果感到震惊。
同义词:
反义词:
“拍案惊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文人在阅读或讨论时用手拍桌子的*惯有关。这种动作在古代文人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表达强烈惊讶和赞叹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在阅读或讨论时常常用手拍桌子来表达情感,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文雅的表达方式。因此,“拍案惊奇”这个成语在文化上与文人的行为惯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惊讶和赞叹。它让人联想到一种戏剧性的场景,其中某个人因为某个惊人的消息或**而情绪激动,不由自主地用手拍桌子。这种联想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听到一个朋友的惊人成就时,不由自主地用“拍案惊奇”来形容我的反应。这个成语帮助我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惊讶和赞叹之情。
在诗歌中,可以将“拍案惊奇”融入到描述一个惊人场景的诗句中,如: “月下花前,一曲惊鸿,拍案惊奇,世间少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文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书卷,因为读到某个惊人的情节而用手拍桌子。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激昂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惊讶和赞叹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nned”或“amazed”,但这些词汇没有“拍案惊奇”那种具体的动作和情感强度。不同文化中对惊讶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
“拍案惊奇”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生动和有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传达了惊讶和赞叹的情感,还通过具体的动作(拍桌子)增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使其更加生动和有力。
更令人~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1.
【拍】
(形声。从手,白声。本义:拍击)。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拍鞍马。
【组词】
拍浮、 拍肩、 拍惜、 拍张、 拍球;拍台拍凳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3.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4.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