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5:14
词汇“灰灭”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引申义出发。
“灰灭”字面意思是指灰烬的消失或熄灭,通常用来形容火完全熄灭后,灰烬也逐渐消失不见的状态。
由于“灰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力量、希望或生命的彻底消逝。在口语中,可能不太会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较为生僻。在专业领域,如火灾调查或消防科学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火灾后的状态。
“灰灭”由两个汉字组成,“灰”指的是燃烧后的残留物,“灭”表示熄灭或消失。这个词的组合较为直观,没有复杂的词源和演变过程。
在**文化中,火和灰烬常常与生命的终结和消逝联系在一起,因此“灰灭”可能会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某种结束或消亡。
“灰灭”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失去、结束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由于“灰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灰灭”来表达一种深沉的哀愁:
星辰灰灭于夜的深渊,
希望随风而逝,不留痕迹。
视觉上,“灰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片灰烬的景象,听觉上则可能是寂静无声,因为火已经熄灭。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灰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火熄灭后的状态。
“灰灭”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彻底的消逝和结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