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5:31
土地改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背景下,通过法律或政策手段,改变土地的分配方式,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不同的语境下,“土地改革”有不同的含义和重点:
“土地改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均田制”等土地分配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简单土地分配到现代的复杂土地政策体系。
在,土地改革是新成立初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消除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这一政策对**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经历过土地改革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既有对过去苦难的回忆,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对于年轻一代,土地改革可能更多地是一个历史概念,但仍然能够激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土地改革是一个经常在历史课程中讨论的话题。通过学*,我了解到土地改革对**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地改革”:
在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
土地改革如春风拂过,
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带来了希望的绿意。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耕作,孩子们在田间嬉戏。背景音乐是悠扬的民谣,传达出对土地的深情和对改革的期待。
在不同的文化中,土地改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例如,在印度,土地改革涉及对大地产的分割;在拉丁美洲,土地改革则与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紧密相关。
通过对“土地改革”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标签,更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这类词汇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4.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