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53:32
容忍:指在面对他人的行为、观点或存在时,能够接受并不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或不满,即使这些行为、观点或存在与自己的期望或标准不符。
“容忍”一词源自拉丁语“tolerare”,意为“忍受”或“承受”。在中世纪英语中,它演变为“tolerate”,并在现代英语中继续使用,意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心理上的接受和忍耐。
在许多文化中,容忍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和多**共存的社会中。它有助于减少冲突,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容忍”可能引发一种无奈或牺牲的情感,因为它常常涉及在个人意愿和他人行为之间的妥协。然而,它也可能带来积极的联想,如成熟、智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需要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或行为,这有助于我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容忍”: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学会容忍,
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色彩,
在心中绘出和谐的图景,
容忍,是心灵的宽广。
在不同语言中,“容忍”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在面对差异时的接受和忍耐。例如,在法语中,“tolérer”与英语的“tolerate”意义相近。
“容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心理状态,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文化多样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容忍”有助于我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互动。
1.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2.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