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5:09
“不啻云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两者之间的差别如同云和泥一样大。基本含义是形容两者之间的差距极大,不可同日而语。
在文学作品中,“不啻云泥”常用于强调人物、**或物品之间的巨大差异,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对话中仍可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批评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进行深刻的对比分析。
同义词:天壤之别、霄壤之别、天差地别 反义词:不相上下、半斤八两、旗鼓相当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强调了差异的程度,但“不啻云泥”更侧重于形象地描述差异之大。
“不啻云泥”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云和泥分别象征着高远和低贱,这种对比反映了社会等级和价值观的差异。因此,“不啻云泥”在描述社会地位、知识水平或成就差异时尤为贴切。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让人联想到极端的差异和不平等。在使用时,它可以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感慨或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教育、职业或艺术成就时使用这个成语,以强调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显著差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与尘埃,不啻云泥间,光辉与黯淡,一目了然。”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边是飘渺的云彩,一边是沉重的泥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描述这种巨大差异的深沉语调或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night and day”或“worlds apart”,都用来形容极大的差异。
“不啻云泥”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差异,还蕴含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然此书与《宝箓天章》,不啻云泥之别。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啻】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仅仅,只有) 同本义 。——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组成“不啻”,“匪啻”,“奚啻”等词,在句中起连接或比况作用
【组词】
不啻如此
3.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4.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
1. 【不啻】 不止;不只:工程所需,~万金;如同:相去~天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