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23
“披云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被云雾覆盖或环绕。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某个物体或景象被云雾所遮蔽,使得其外观变得朦胧或难以看清。
在文学中,“披云雾”常用来形容山峰、森林或其他自然景观在云雾中的神秘和美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件事情或情况的不清晰或难以理解。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它可能直接指代云雾对能见度的影响。
同义词中,“笼罩”强调覆盖的全面性,“遮蔽”强调遮挡的效果,“朦胧”则强调模糊不清的感觉。反义词则与“披云雾”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清晰可见的状态。
“披云雾”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披”和“云雾”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自然景观的描述,也用于比喻意义。
在文化中,云雾常被赋予神秘和超自然的象征意义,如道教中的云游四海,中的云水僧等。因此,“披云雾”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来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披云雾”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梦幻和不可捉摸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自然美景,或是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目睹一座山峰在晨雾中披云雾,那种景象至今难忘,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峰披云雾,晨曦透微光,神秘如仙境,心灵得净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峰在云雾中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增强这种朦胧和梦幻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rouded in mist”或“veiled in fog”,它们在意义上与“披云雾”相似,都用来形容被云雾覆盖的状态。
“披云雾”这个词汇不仅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具有美感,而且在比喻意义上也能丰富语言的表达。它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应用,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效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3.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