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5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57:59
“此心耿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中始终保持着某种情感或信念,形容忠诚、坚定不移。其中,“此心”指的是这个心,即说话者的心;“耿耿”则表示明亮、清晰,引申为坚定不移。
在文学作品中,“此心耿耿”常用来形容人物对某人或某事的忠诚和坚定,如对爱情的忠贞、对理想的执着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忠诚或信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政治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历史人物或政治家的忠诚。
同义词:
反义词:
“此心耿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耿耿”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原意为明亮、清晰。随着时间的演变,“耿耿”逐渐引申为坚定不移的意思,与“此心”结合后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坚定是非常受推崇的品质。因此,“此心耿耿”这个成语在文学和历史中经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忠诚坚定的人物。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个人的忠诚和信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忠诚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人物,如历史上的忠臣、现代社会中的英雄人物等。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但团队成员都表现出“此心耿耿”的精神,最终我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此心耿耿”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此心耿耿如星辰,
爱意绵绵似长河。
无论风雨与霜雪,
誓言永固不消磨。
在视觉上,“此心耿耿”可以联想到明亮的星星,象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有力的音乐节奏,如进行曲,象征着坚定的步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wavering loyalty”或“steadfast commitment”,都表示坚定不移的忠诚或承诺。
“此心耿耿”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表达了忠诚和坚定,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这些品质的高度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虽欲勉之而德不足取信,言不足以取重,徒使此心耿耿而止耳。
~,天日为诏。
1.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耿】 (形声。从火,圣(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同本义。
4. 【耿】 (形声。从火,圣(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