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0:16
“猗顿之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财富极为丰富,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其中,“猗顿”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富商,因其财富巨大而闻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地的财富非常丰富,超乎寻常。
在文学作品中,“猗顿之富”常用来描绘一个角色或场景的财富状况,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夸张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商业讨论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财富积累。
“猗顿之富”源自古代对富商猗顿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极其丰富的财富。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等,可以看到对猗顿的描述,从而衍生出这个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财富往往与地位和权力相联系。因此,“猗顿之富”不仅仅是对财富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财富和成功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叹和羡慕。它可能引发对财富、成功和社会地位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财富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别富有的个体或场景时,它可以提供一种生动和夸张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猗顿之富,金光闪闪,照亮了古老的城墙。”
想象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金光闪闪的珠宝,这些视觉元素可以与“猗顿之富”联系起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金币碰撞的声音或是庆祝财富的欢呼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包括英语中的“filthy rich”或“rolling in mone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财富极其丰富的概念。
“猗顿之富”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财富的丰富,也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
1.
【猗】
(形声。从犬,奇声。本义:阉割过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猗,犬也。
长大。
【引证】
《诗·小雅》-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2.
【顿】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顿,下首也。 、 《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二曰顿首。
【组词】
顿颡、 顿筑、 顿头、 顿膝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富】
(形声。从宀(miān),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fú)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参“福”字条),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
同本义(古跟“贫”,今跟“穷”相对)。
【引证】
《说文》-富,备也。一曰厚也。 、 《易·家人》。疏:“禄位昌盛也。”-富家大吉。 、 《书·洪范》。疏:“家丰财货也。”-二曰富。 、 《周礼·太宰》。注:“谓薮中财物。”-以富得民。 、 《礼记·祭义》。注:“臣能世禄曰富。”-殷人贵富而尚齿。 、 曹丕《上留田》-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
【组词】
富甲、 富岁、 富殖、 富室、 富贵浮云、 富力、 富赡、 富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