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2:08
寝不聊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形容因忧虑或烦恼而难以入眠。这个成语强调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导致即使在床上也无法得到休息。
寝不聊寐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在描述失眠或焦虑状态时,仍然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失眠往往与心理压力、忧虑或重大相关联。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情感状态的细腻描绘。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挣扎。它可能引发对个人经历中类似情感状态的回忆。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临重要考试或决策时体验过寝不聊寐的状态,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 寝不聊寐 融入描述夜晚的诗句,如:“月明星稀夜未央,心事重重寝不聊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昏暗的房间里辗转反侧;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或忧郁的旋律来增强这种不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ss and turn all night" 或 "lie awake worry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
寝不聊寐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因内心焦虑而导致的失眠状态,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并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则匈奴之中乖而相疑矣,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聊】
(形声。从耳,卯(mǎo)声。本义:耳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聊,耳鸣也。 、 刘向《九叹》-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
【组词】
聊啾
4.
【寐】
(形声。本义:睡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寐,卧也。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 、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 、 《国语·晋语》-归寝不寐。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资治通鉴·唐纪》-门卒方熟寐。 、 宋·范仲淹《渔家傲》-人不寐。 、 明·魏禧《大铁椎传》-子灿寐而醒。 、 《聊斋志异·狼三则》-乃悟前狼假寐。
【组词】
夜不能寐;梦寐(睡梦)以求;寐息(睡眠;卧息、 寐寤、 寐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