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00:40
“务虚”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从事或追求抽象的、理论性的工作或研究,而不是具体的、实际的事务。它强调的是理论探讨、思想交流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或实际操作层面的活动。
在文学中,“务虚”可能用来形容某个人物或团体专注于哲学思考、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或实际事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过于理论化,不切实际。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研究或理论物理学,这个词则可能用来描述专业人士的工作性质。
“务虚”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务”字意为从事、追求,“虚”字在这里指的是抽象的、非物质的。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特别是在描述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时。
在**文化中,“务虚”常常与“务实”相对,反映了中庸之道中对理论与实践平衡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新评估,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中。
“务虚”这个词可能给人以深邃、高雅的联想,也可能被视为脱离实际、不切实际的象征。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追求的向往,也可能引起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大学期间参与过一个务虚的学术研讨会,虽然讨论的内容非常抽象,但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务虚”:
在书页的海洋里,我务虚, 思想的帆船,驶向未知的岸。 理论的风,吹拂着心灵的港湾, 我在抽象的天空中,寻找真理的光。
视觉上,“务虚”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堆满书籍的书房或深夜的思考。听觉上,可能是深夜里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或是深夜电台播放的哲学讲座。
在英语中,“务虚”可能对应于“intellectual pursuit”或“theoretical study”,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务虚”,因为它们缺少了“务”字所包含的主动追求的意味。
“务虚”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我平衡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概念。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创新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务虚”,我更加意识到理论研究的价值,并希望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更好地结合务虚与务实。
1.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