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6:30
“[夙夜梦寐]”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夙夜”和“梦寐”两个词组成。其中,“夙夜”指的是从早到晚,不分昼夜;“梦寐”则指的是在梦中或睡眠中。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早到晚,甚至在梦中”,形容人非常勤奋,连睡觉时都在思考工作或学*的事情。
在文学作品中,“夙夜梦寐”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勤奋和专注,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士人的苦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努力和奉献。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或工作报告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那些不懈追求进步和创新的人。
同义词: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反义词: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懒散
“夙夜”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而“梦寐”则在《左传》中有记载。这两个词组合成成语“夙夜梦寐”,体现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勤奋和专注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夙夜梦寐”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学的社会环境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反映了**人对于勤奋和不懈追求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梦想和目标不懈努力的人,激励我在自己的学*和工作中也要保持这种勤奋和专注的态度。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让我印象深刻。他经常加班备课,甚至在假期也不忘更新教学资料。这种“夙夜梦寐”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不问夜归人,
夙夜梦寐只为真。
书卷翻尽千山月,
笔耕不辍梦成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苦读,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笔记。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营造一种深夜思考和学*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指熬夜工作或学*。虽然这个表达没有涵盖“梦寐”的含义,但它同样强调了勤奋和努力。
通过对“夙夜梦寐”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勤奋和专注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成语的运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
此诚臣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
1.
【夙】
(会意。夕是夜间,丮(jí)表示以手持物。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表示早。所以除了早晨的意义外,还有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夙,早敬也。 、 《诗·召南·小星》-夙夜在公。 、 《诗·召南·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书·舜典》-夙夜惟寅。 、 《仪礼·士昏礼》-夙兴。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组词】
夙兴、 夙宵
2.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3.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4.
【寐】
(形声。本义:睡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寐,卧也。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 、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 、 《国语·晋语》-归寝不寐。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资治通鉴·唐纪》-门卒方熟寐。 、 宋·范仲淹《渔家傲》-人不寐。 、 明·魏禧《大铁椎传》-子灿寐而醒。 、 《聊斋志异·狼三则》-乃悟前狼假寐。
【组词】
夜不能寐;梦寐(睡梦)以求;寐息(睡眠;卧息、 寐寤、 寐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