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05
“企足而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抬起脚后跟站着等待,形容急切地盼望或等待某事的发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期待心情,强调期待之情的迫切和急切。
在文学作品中,“企足而待”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对未来的期待、对好消息的渴望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急切期待,例如等待考试结果、等待重要消息等。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公众对某个重大**的期待。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期待或不关心的情感时各有细微差别,但都与“企足而待”在情感强度和期待程度上有所不同。
“企足而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急切等待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因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企足而待”常常与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对国家大事、社会的期待,如对国家政策的期待、对社会变革的期待等。
“企足而待”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急切和期待。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人们在等待重要时刻时的紧张和兴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时体验过“企足而待”的心情。那种急切和期待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在诗歌中,可以将“企足而待”融入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企足而待,梦想成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站在高处,抬起脚后跟,目光投向远方,期待着某个重要时刻的到来。在音乐中,可以选择节奏明快、充满期待的旋律,来表达“企足而待”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enterhooks”或“eagerly await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急切期待的情绪。
“企足而待”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人们急切期待的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请~我们的捷报。
1.
【企】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企,举踵也。 、 《老子》-企者不立。 、 《汉书·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 、 郭璞《江赋》-渠黄不能企其景。
【组词】
企望、 企仰、 企足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