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39:23
词汇“伉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且在标准的汉语词典中并未找到确切的定义。根据字面组合,“伉”字有匹配、相当的意思,而“声”字则指声音或声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伉声”可能指的是匹配的声音或相当的声响。
由于“伉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音乐、合唱或其他需要声音协调的场合。
由于“伉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伉”和“声”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音乐或艺术相关的文化背景中,“伉声”可能被用来形容声音的和谐与匹配,强调声音之间的协调与美感。
“伉声”可能让人联想到和谐、美妙的声音,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情感体验。
由于“伉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较为罕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伉声”来形容自然界中和谐的声音,如:
清晨的鸟鸣,
在林间回荡,
伉声和谐,
唤醒沉睡的大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面,鸟儿在林间歌唱,声音和谐匹配。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和谐的交响乐,各种乐器声音协调一致。
由于“伉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伉声”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较为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较为罕见。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常用词汇和表达更为重要。
1.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