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3:40
“干戈满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眼前到处都是兵器,形容战争或冲突的景象。基本含义是指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干戈”原指古代的两种兵器,后来泛指兵器或战争。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战争频繁有关,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在**文化中,战争和和平一直是重要的主题。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反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
这个成语给人以沉重和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在讨论历史**或战争电影时,我曾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时,我写道:“干戈满眼夜未央,星辰泣血泪成霜。”
想象一幅画面:战场上,士兵们手持干戈,硝烟弥漫,战鼓隆隆,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ea of swords”或“a battlefield strewn with weapons”,但这些表达不如“干戈满眼”那样简洁且富有诗意。
“干戈满眼”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战争的景象,更深层次地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
东上坡流西上船,桃源未必有真仙。干戈满目家何在?寂寞空山闻杜鹃。
~路悠悠,百斛春泉寄旧游。谁料数年人事变,故交零落半荒丘。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满,盈溢也。 、 《庄子·列御寇》-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 《韩非子·扬权》-奸邪满侧。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组词】
满口胡柴、 满坑满谷、 满面生花、 满天星、 满眼、 满堂、 满衍、 满肚子、 满实、 满怀信心、 满脸春色、 满听、 满溢、 满生生、 满心、 满礼、 满顶、 满饮
4.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