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2:29
庙谋(miào mó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庙堂(古代朝廷)中的谋划或策略。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国家或政府高层进行的深思熟虑的计划或决策。
在文学作品中,“庙谋”可能用来描述历史**中的政治策略,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蜀汉朝廷中的种种谋划。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政治或历史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用来指代古代朝廷中的决策过程。
同义词如“朝议”和“朝政”都指朝廷中的讨论和决策,但“庙谋”更强调策略和深思熟虑。反义词如“民间策略”则指非官方或非正式的计划。
“庙谋”一词源自**古代,庙堂是古代朝廷的代称,谋则是计划、策略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相对固定,主要用于描述高层政治决策。
在**传统文化中,庙堂象征着权力和智慧的中心。因此,“庙谋”不仅指具体的策略,也象征着智慧和权威。
提到“庙谋”,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智者的形象,如诸葛亮、司马懿等,给人以智慧、深邃和权威的印象。
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我可能会使用“庙谋”来描述那些影响深远的政治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庙谋深似海,一策定乾坤。”
想象古代朝廷的场景,官员们围坐讨论,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深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atecraft”或“political strategy”,但这些词汇没有“庙谋”那种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庙谋”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政治策略,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智慧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境。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谋】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引证】
《说文》-虑难曰谋。 、 《书·洪范》-聪作谋。 、 《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 、 《诗·小雅·苍伯》-谁适与谋。 、 《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 《论衡·超奇》-心思为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 《左传·庄公十年》-未能远谋。 、 、 《列子·汤问》-聚室而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谋诸漆工。
【组词】
谋谟殚神、 不谋而合;合谋、 谋及庶人、 思谋、 谋始、 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