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30
“凶贪”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凶”和“贪”。其中,“凶”通常指凶恶、凶猛、不吉利或有害的;“贪”则指贪婪、贪心、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凶贪”形容一个人或行为既凶恶又贪婪,通常指那些行为恶劣、贪得无厌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凶贪”常用来形容反面角色,如恶霸、贪官等,强调其恶劣的品性和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那些既凶狠又贪婪的人,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和厌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凶贪”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官员或商人。
“凶贪”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凶”和“贪”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凶贪”这个词汇,用来形容那些既凶恶又贪婪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凶贪”通常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如贪官污吏、恶霸地主等。这种形象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频繁出现,反映了社会对这类人物的普遍厌恶和批判。
“凶贪”这个词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恐惧和愤怒。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私利不择手段、危害他人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凶贪的人物,如某些商界或政界的腐败分子。这些人的行为往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凶贪的影子,在月光下扭曲,贪婪的手,伸向无辜的灵魂。”
“凶贪”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森的画面,如夜晚的森林或废弃的城堡。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阴郁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icious and greedy”,用来形容那些既凶恶又贪婪的人。
“凶贪”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负面色彩,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恶劣、贪得无厌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描述和批判这类人物。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贪】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贪,欲物也。 、 《方言一》-晋、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楚谓之贪。 、 《墨子·非儒下》-贪于饮食,惰于作务。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贪货弃命。 、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 《韩非子·十过》-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组词】
贪赃、 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 贪鄙、 贪汙、 贪墨、 贪夫徇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