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0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8:09
“无好无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事物没有特别的好感或恶感,即不偏不倚,保持中立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评价。
在文学作品中,“无好无恶”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或对事物的态度,如某个人物对周围的一切都持中立态度,不轻易表达喜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不偏激,保持客观。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在判断或决策时应保持公正无私。
同义词中,“中立”强调不站在任何一方,“公正”强调公平无私,“不偏不倚”强调不偏向任何一方。反义词中,“偏颇”指偏向一方,“偏爱”指对某一方有特别的喜爱,“偏见”指对某一方有先入为主的负面看法。
“无好无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处理事情时应保持平衡,不走极端。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在评价或处理事情时应保持客观和公正。
在**传统文化中,“无好无恶”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理念相契合,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保持平衡和公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强调在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公正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平和、理性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应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情绪化的判断。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情绪,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对某个争议性问题保持中立的情况,那时我意识到“无好无恶”的态度可以帮助我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客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纷扰的世界里,我选择无好无恶,心如止水,静观其变。”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平衡的天平,象征着公正和客观。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没有波澜,象征着内心的平和和冷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utral”或“impartial”,它们都强调不偏不倚的态度。在不同文化中,保持中立和公正的价值观是普遍存在的。
“无好无恶”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在评价事物时应保持客观和公正,避免情绪化的判断。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性,这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弊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
这三相中,还算宗勉清谨守法,若行简遇事模棱,无好无恶,嵩之执拗任性,恶问直言。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