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7:39
“凶迹”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不祥的迹象或预示灾难的痕迹。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暗示着不幸、危险或灾难即将发生的现象或征兆。
在文学中,“凶迹”常被用来营造紧张或悬疑的氛围,例如在侦探小说中描述犯罪现场的异常迹象。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凶迹”来形容某人行为或环境中的不祥之兆。在专业领域,如犯罪学或心理学,“凶迹”可能指代那些预示暴力或危险行为的前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指向的不同,例如“凶兆”更直接地指向灾难,而“不祥之兆”则可能包含更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凶迹”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凶”指不吉利或灾难,“迹”指痕迹或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在描述预示不幸的迹象上。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对“凶迹”持有敬畏和避讳的态度,认为它们是不可忽视的警示。这种观念在民间传说和俗中有所体现,如某些特定的动植物行为被视为凶迹。
“凶迹”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危险和潜在的威胁。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营造一种紧迫或危机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在家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迹象,如门窗无故打开,可能会用“凶迹”来形容这种不寻常的情况,暗示可能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隐匿,凶迹悄然显现,预示着未知的恐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中模糊影子的画面,这些影子可能是“凶迹”的视觉表现。在音乐中,低沉的弦乐和紧张的鼓点可以营造出“凶迹”带来的不安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minous sign”或“bad omen”,它们在语义上与“凶迹”相近,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凶迹”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描述不祥*的词汇,还能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氛围营造。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