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19:33
“无地自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安身。基本含义是指处境非常尴尬或困难,感到无处容身,形容处境极为窘迫或不自在。
在文学作品中,“无地自处”常用来形容人物在某种情境下的尴尬或无奈,如在社交场合中的不适应或在工作中的挫败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在生活中的困境或心理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问题。
同义词:
反义词:
“无地自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字面上的物理空间,更多地指向心理和情感上的不适。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和谐与适应,因此“无地自处”这样的词汇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描述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的不适应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孤独和无助的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对这些人的态度和行为,促使我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们。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发言时出现了失误,当时我感到非常无地自处,但后来通过反思和学*,我逐渐克服了这种尴尬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孤独如影随形,无地自处的心,在月光下轻轻颤抖。”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空旷的街道上徘徊;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夜晚中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增加了那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out of place”或“feel awkwar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情境是相似的。
“无地自处”这个词汇在描述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不适时有了更准确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沟通的精确性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合门惭惧,无地自处。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辟穷见窘,~。”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