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08
愚夫俗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愚笨的普通百姓。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见识浅*、缺乏智慧和修养的人。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了对这类人的轻视或不屑。
在文学作品中,愚夫俗子 常常用来描绘那些对高尚文化或深刻思想一无所知的人物,以此来突出主角的智慧和见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讽刺那些行为愚蠢或思想狭隘的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文学和日常交流的范畴。
同义词:
反义词:
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愚”指的是愚笨,“夫”和“子”都是指人。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作品中,这个词汇经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教育和修养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贬义色彩有所减弱,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它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教育和修养的强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对新思想或先进技术持保守态度的人。
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蔑和失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或改变的人,以及那些因为无知而做出愚蠢行为的人。这个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因为它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相反,我更倾向于用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对无知或错误行为的批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愚夫俗子:
在知识的海洋中,愚夫俗子迷失方向,
智者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群人站在黑暗中,茫然无措,而远处有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智者前行。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低沉的叹息声,表达对无知和愚蠢的无奈。
在英语中,愚夫俗子 可以对应为 "ignorant commoner" 或 "uneducated folk"。这些词汇在英语中也带有贬义,但可能没有愚夫俗子 那么强烈的文化内涵。
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个社会批评的工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认识到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愚夫俗子 这个词汇提醒我要尊重知识,避免无知和狭隘的态度。
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
不惟~惑于其术,乃至学土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
1.
【愚】
(会意。从心,从禺(yù)。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愚,戆也。 、 《周礼·司刺》-三赦,曰惷愚。 、 《诗·大雅·抑》-靡哲不愚。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