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6:31
晓底(xiǎo d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了解或知道某事的底细或真相。它强调对事物内在本质或深层原因的掌握。
“晓底”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晓”意为明白、了解,“底”指事物的最深层或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强调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
在**文化中,“晓底”常与智慧和洞察力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对事物深入探究的精神。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晓底”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有见识和能力的。
“晓底”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和智慧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看透表象、洞察事物本质的人,如智者或侦探。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晓底”市场动态,我能够提出有效的策略,帮助公司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晓底”:
夜深人静时,星辰晓底天,
心中藏秘密,唯有月知晓。
视觉上,“晓底”让我联想到深邃的夜空和闪烁的星辰,象征着对未知的探索和理解。听觉上,它可能与深夜的宁静和深沉的音乐相联系。
在英语中,“晓底”可以对应为“get to the bottom of”或“understand thorough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
“晓底”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事物深层次的认识。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晓底”这个词在我心中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