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9:04
环视: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环绕着看,即从不同的角度或方向观察周围的环境或物体。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观察行为,强调的是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
环视这个词由“环”和“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环”有环绕、周围的意思,“视”则是看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全方位观察的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环视有时被赋予一种宏观的、全面的视角,强调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在西方文化中,环视可能更多地与探索和发现联系在一起。
环视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探索。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站在一个新环境中,充满好奇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心,环视着四周的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融入新环境的兴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环视:
环视着夜的边缘, 星辰在无声中闪烁, 每一颗都是远方的灯塔, 引领着旅人穿越黑暗。
环视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宽广的视野,可能是一片开阔的草原或是一个繁忙的都市夜景。听觉上,它可能伴随着风声或是城市的喧嚣。
在英语中,环视可以对应为“look around”或“survey”。在法语中,可能是“regarder autour”。这些词汇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着类似的全方位观察的含义。
环视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观察行为,还蕴含了对环境的全面理解和感知。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