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10:35
“不依不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停止纠缠或不放过。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持续不断地纠缠、追问或追究,表现出一种坚持不懈、不肯罢休的态度。
“不依不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含义在汉语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描述物理上的纠缠,发展到描述态度和行为的坚持。
在**文化中,“不依不饶”常常与坚持和执着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这种态度有时被视为积极,有时则被视为过于固执或不灵活。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的人,以及那些在追求目标时表现出坚定意志的场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在项目中对某个细节不依不饶,最终确保了项目的成功。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坚持和执着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不依不饶,如同顽石般坚定,岁月流转,初心不改。”
视觉上,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画面。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持续不断的敲击声,象征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rsistent”或“relentless”,它们也传达了持续不断和坚持不懈的含义。
“不依不饶”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坚持和执着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文化价值。
李氏和柳大洪慌忙来到前厅,为银环求情。柳刚不依不饶。李氏急了,说:‘你要杀银环,我就撞头!’
她对别人总是~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饶】
(形声。从食,尧声。本义: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 ?-饶,饱也。
1. 【不依】 不听从;不同意; 不按照;不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