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2:30
“不侔”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不”和“侔”两个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侔”意为相等或相同。因此,“不侔”的字面意思是“不相等”或“不相同”。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不具备相等或相同的特性。
在文学作品中,“不侔”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格、命运或境遇的差异。例如,在古典小说中,可能会用“不侔”来形容两位主角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它能够传达一种精确而文雅的差异感。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经济学中,“不侔”可能用来指代不同个体或实体之间的权利或利益不平等。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例如,“不同”是一个非常通用的词,而“不侔”则带有更强烈的文学或正式语境的意味。
“侔”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等也”,即相等。随着语言的发展,“不侔”作为一个复合词,保留了其原始的否定相等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或正式的书面语中。
在**传统文化中,“不侔”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相联系,强调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同时追求和谐。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社会阶层、教育机会或经济状况的不平等。
“不侔”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无奈的情感,因为它常常用来描述那些无法改变的差异或不平等。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因命运或环境不同而走上不同道路的人们。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一部历史小说时遇到“不侔”这个词,它用来描述两位英雄人物虽然出身相同,但最终的成就和命运却大相径庭,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侔”:
星辰不侔夜空深,
人间万象各异真。
命运织就千丝网,
一缕光阴一缕尘。
在视觉上,“不侔”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或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面。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或旋律的对比。
在英语中,“不侔”可以对应于“unequal”或“different”,但在语境和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inégal”或西班牙语的“diferente”,也表达了类似的差异概念。
通过对“不侔”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差异和不平等时的精确性和文雅性。这个词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的使用,为我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深度。在未来的学和写作中,我将更加注意运用这类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侔】
(形声。从人,牟声。本义:等同;齐等;相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侔,齐等也。 、 《墨子·小取》-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 、 《考工记·轮人》-权之以眡其轻重之侔也。 、 《考工记·弓人》-疏数必侔。 、 《庄子·大宗师》。司马注:“等也。”-畸于人而侔于天。 、 《淮南子》-智侔则有数者禽无数。
【组词】
侔尊、 侔德、 侔名、 侔迹、 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