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1:37
摘引: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从一篇文章、书籍、演讲或其他文本中选取一部分内容,通常是为了引用或证明某个观点。基本含义是指提取并引用原文中的某段文字。
摘引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摘”意味着选取,“引”意味着引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正式的学术和文学语境。
在中华文化中,摘引经典文献是一种常见的学术和教育实践,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摘引《论语》、《诗经》等经典文献来支持论点或教育学生是非常普遍的。
摘引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式和权威的。它让我联想到学术严谨性和知识的传承。在表达时,使用摘引可以增加说服力和深度。
在我的学术写作中,我经常需要摘引相关研究来支持我的观点。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论据,也帮助我建立了与前人研究的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摘引”: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摘引了星辰的光芒, 编织成诗篇,照亮心灵的暗巷。
摘引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图书馆中翻阅古籍的场景,或者是学者在书房中认真研究的样子。听觉上,它可能与翻书声或学者讨论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摘引”可以对应为“quote”或“cite”。在不同的文化中,摘引的使用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是相似的,即引用外部来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据。
摘引是一个在学术和文学领域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建立与前人知识的联系,也增强了我们的表达和说服力。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摘引是非常重要的。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