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58:56
灾变: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灾难性的变化”或“突然而严重的灾难”。它通常指的是自然或人为的重大灾难,如地震、洪水、战争等,这些**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或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灾变”一词源自汉语,由“灾”和“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灾”指天灾人祸,“变”指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灾难性**。
在许多文化中,“灾变”被视为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也常常与人类的错误行为或道德失衡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教文化中,大洪水被视为上帝对人类罪恶的惩罚。
“灾变”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破坏、痛苦和失去。在表达时,它常常用来强调**的严重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小型地震,虽然规模不大,但足以让人感受到灾变的恐怖和不可预测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灾变”:
在那无边的黑暗中,灾变悄然降临,
大地颤抖,星辰陨落,生命之花凋零。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城市在地震后陷入废墟,人们在哭泣和呼救。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灾变”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灾变”可以对应为“catastrophe”或“disaster”。这些词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但在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灾变”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描述了灾难性,还反映了人类对这些的恐惧和无力感。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