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0:08
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居住在境内的所有民族的总称。它不仅包括,还包括55个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的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强调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的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一词的形成与**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认同的构建密切相关。20世纪初,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用以强调各民族的共同身份和团结。
在,中华民族的概念被用来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它是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提到中华民族,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团结的精神和共同的发展目标。这种联想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或使用“中华民族”这个词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赏。例如,在讨论国家发展时,我会提到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和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脉。”
提到中华民族,我联想到的是**的长城、故宫、春节的鞭炮声和各民族的服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形象。
在其他国家,如美国,类似的词汇是“美利坚民族”,强调的是不同种族和文化的融合。每个国家的民族概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中华民族”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关键。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华】
3.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4.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