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57:28
“原始见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最初的情况就能预见到最终的结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预见性。
在文学作品中,“原始见终”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智慧和远见,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能够“原始见终”的智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预见能力,或者在讨论策略和计划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市场趋势或组织发展的预测能力。
“原始见终”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军事思想,强调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结果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其核心意义——预见性和洞察力——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原始见终”与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有关,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预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评价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能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深邃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能够预见未来、运筹帷幄的人物。它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洞察力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商业谈判中见证了一位资深经理如何运用“原始见终”的策略,提前预测到市场变化,从而成功地调整了公司的战略方向。
在诗歌中,可以将“原始见终”融入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如:“晨露初凝,原始见终,日升月落,皆有定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山巅俯瞰大地,心中已有全局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沉的古琴声,象征着深邃的思考和预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resee the end from the beginning”,虽然不如“原始见终”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预见性概念。
“原始见终”这个成语不仅是对预见能力的赞美,也是对深思熟虑和长远规划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和表达的精确性。
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夫以明并日月,~,且犹有失,不能常中。”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3.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4.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