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47
变节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改变立场或信仰,通常指从一种政治、**或道德立场转向另一种对立的立场。它强调的是背叛原有的忠诚或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
变节 一词源于汉语,由“变”和“节”组成,“变”表示改变,“节”原指节操或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立场或信仰的改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变节可能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在强调忠诚和传统的社会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变节也可能被视为个人成长或适应变化的标志。
变节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背叛和失去信任。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背叛、欺骗和不忠。
在现实生活中,变节的例子可能包括朋友之间的背叛,或者政治人物的突然转变立场。这些经历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人对信任和忠诚的看法。
在诗歌中,变节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冲突和道德的挣扎:
在黑夜的深渊,我变节了, 从光明的誓言,转向了暗影的诱惑。
变节 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和背叛的图像,如电影中常见的背叛场景,或者音乐中紧张、不安的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变节的概念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efection”或“turncoat”,这些词汇都强调了背叛和改变立场的含义。
变节 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语言的层面,还触及文化和道德的深层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变节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词汇,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