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47
“原始察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原始、察、终。字面意思是指从最初的状态开始观察,直到最终的结果。这个成语强调从事情的起点开始,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直到事情的结束,以获得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在文学作品中,“原始察终”常用于描述深入研究历史**或人物的生平,强调全面和细致的考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或社会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论。
“原始察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事物全面和深入研究的传统。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深入研究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原始察终”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以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准确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认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学者在图书馆中埋头苦读的场景。它也让人想到探索未知和深入挖掘真相的决心和毅力。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使用“原始察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例如,在撰写论文时,我会从最初的文献综述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结论,确保每一步都经过仔细的思考和验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原始察终,探历史之深渊,每一页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堆满了古籍,学者在烛光下认真阅读。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和学者低沉的思考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从摇篮到坟墓),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体现了对事物全过程的关注。
“原始察终”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种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它提醒我在任何研究和分析中都要从源头开始,细致入微,直到得出最终的结论。这种全面和深入的思考方式对我的学术和个人发展都非常重要。
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3.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4.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