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03:06
常人:指普通的人,没有特殊才能或地位的人,即大多数人。
常人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常”和“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常”有常规、普通的含义,“人”指人类。随着语言的发展,常人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了更丰富的表达。
在**文化中,常人常被用来强调谦逊和现实主义,与追求卓越和英雄主义形成对比。在社会背景中,常人的概念有助于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同时也鼓励人们通过努力超越这些局限。
常人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接地气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普通人的生活,既有平凡的日常,也有不平凡的挑战和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常人这个词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尤其是在需要表达谦逊或现实态度时。例如,当谈论自己的成就时,我会说:“我只是个常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很满足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常人:
常人的脚步,踏过岁月的尘土,
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的路。
常人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如街头巷尾的行人,繁忙的市集,或是家庭聚会的温馨画面。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松的流行音乐,或是描述日常生活的电影配乐。
在英语中,常人可以对应为“ordinary person”或“commoner”。在不同的文化中,常人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普通性和普遍性。
常人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性,同时也鼓励我们通过努力超越平凡。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常人的含义和使用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