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22:18
词汇“常不肯”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常、不、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常不肯,心似铁,
新花开,旧枝折。
问何故,只因怯,
时光逝,梦难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常不肯”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多样的应用场景,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对应表达。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肯】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gu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误作肯。-肎,骨间肉肎肎着也。 、 《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组词】
肯綮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引证】
《战国策·赵策》-太后不肯。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留为小吏,不肯。
【组词】
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 肯可、 肯首、 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