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2:50
谓如刈割野草﹑搜捕禽兽似地予以歼灭。语出唐韩愈《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剃而禽猘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1.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
2.
【剃】
用刀刮去毛发。
【引证】
《说文》-鬀,剃发也。大人曰髡,小儿曰鬀,尽及身毛曰鬄。
后来写作“剃”。
【引证】
《广韵》-剃,同鬀。
【组词】
剃胡子;剃汗毛;剃得干净;剃光头;剃削、 剃面;剃工;剃平头;剃刀
3.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
4.
【猘】
狂犬,猛犬。比喻暴狂之徒。
【引证】
唐·韩愈《祭马仆射文》-唯东有猘,唯西有虺。颠覆朋邻,我余有几!
【组词】
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