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11:09
词汇“常令”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常”通常指经常、恒常,而“令”可以指命令、使令。将两者结合起来,“常令”可能指的是经常性的命令或指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解释。
“常令”可能指的是一种经常性的、常规的命令或指示。
由于“常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不变的规则或指令;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听起来比较古板或正式。
由于“常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常”和“令”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某种经常性的命令或指示。
在某些组织或机构中,可能存在一些常规的命令或指示,这些可以被称为“常令”。例如,军队、学校或公司可能会有一些固定的规则或指令。
“常令”可能给人一种刻板、不变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恒定的、不变的规则或指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规的规则或指令,这些可以被称为“常令”。例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司规定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常令”来描述某种不变的规则或指令,例如: “常令如山,不可动摇, 岁月流转,规矩依旧。”
由于“常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常令”的词汇,但可能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经常性的命令或指示。
“常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可以用来描述某种经常性的、常规的命令或指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情境。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