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45:29
枯渠:字面意思是指干涸的渠道或水道,通常用来形容原本有水流动的渠道因为某种原因(如干旱、水源枯竭等)而变得没有水流,呈现出干涸的状态。
“枯渠”一词由“枯”和“渠”两个字组成。“枯”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干涸、枯萎;“渠”字则指人工开凿的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枯渠”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干涸的水道或类似的停滞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水常被视为生命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枯渠”不仅代表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也可能象征着社会或经济的衰退。
“枯渠”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凄凉和无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荒凉、废弃的景象,可能引发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枯渠”可能与童年记忆中的某个干涸的小河或水沟相关,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对环境变化的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将“枯渠”作为意象,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岁月如枯渠, 水逝无痕留。 花开花又落, 人间几度秋。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干涸的河床和裂开的泥土,带来一种荒凉和寂静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干涸河床的沙沙声,或是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ied-up channel”或“parched ditch”,虽然字面意思相似,但在文化和情感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枯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通过深入分析和创造性使用,“枯渠”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文学和思想工具。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渠】
(形声。从水,榘(qú)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渠,水所居。 、 《广雅·释水》-渠,坑也。 、 《礼记·曲礼》。疏:“沟也。”-门闾沟渠必步。
【组词】
干渠、 支渠;毛渠;渠堑、 灌溉渠;渠田、 渠长、 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