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17:00
词汇“助饷”是一个相对较为古老和专业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古代军事或政治活动中,为了支持军队或政府的财政需求,民间或地方提供的金钱或物资援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助饷”字面意思是指帮助提供军饷或政府所需的财政支持。其中,“助”表示帮助,“饷”在古代指军队的薪饷或政府的财政收入。
“助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饷”最初指军队的粮食和薪水,后来扩展到指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讨论中出现。
在古代**,助饷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财政关系。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和支持。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国家危机和民众的团结精神。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牺牲精神的敬意。
在现代生活中,该词汇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主要在历史研究和学术讨论中。个人可能在与历史相关的学*或工作中接触到该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助饷”一词来描绘古代社会的财政状况和民众的支持行为,增强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助饷”的背景和意义。例如,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可能与该词汇产生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财政支持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tax”(税)和“contribution”(贡献)等。
“助饷”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该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财政和军事关系。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饷】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餉,饟也。 、 《广韵》-餉,餉馈。 、 《说文》-饟,周人谓餉曰饟。 、 《尔雅》-饟,馈也。 、 《汉书·食货志下》-种饟粮食。 、 《汉书·严助传》-輓车奉饟者。 、 《后汉书·章帝纪》。注:“餉,粮也,古餉字。”-为雇耕佣,凭种餉。 、 前蜀·韦庄《纪村事》-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组词】
饷田、 饷人、 饷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