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02: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02:16:49
词汇“努目撑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努”、“目”、“撑”、“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努目撑眉”字面意思是指用力睁大眼睛,抬起眉毛。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愤怒或者惊讶时的表情。
“努目撑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面部表情描述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情绪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面部表情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细微面部表情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反映了社会交往中对于非言语沟通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情绪波动,联想到了人们在面对极端情绪时的自然反应。它让我想到人们在愤怒或惊讶时,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如何传达内心情感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辩论赛中看到一位选手在听到对方观点时,努目撑眉,显然是被对方的论点触动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怒风中,他努目撑眉,如同战神降临,威严不可侵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极度愤怒或惊讶时的面部表情,眼睛睁大,眉毛上扬。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突然的声响,增强了这种情绪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yes popping out”或“raising eyebrows”,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更多是描述性的短语。
通过对“努目撑眉”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人们在特定情绪下的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成语的使用。
1.
【努】
(形声。从力,奴声。本义:勉力,出力)。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组词】
努筋拔力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3.
【撑】
(形声。从手,掌声。本义:支撑,支持)。
同本义。
【引证】
李白《扶风豪士歌》-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组词】
用两手撑着下巴;撑扶、 撑天拄地
4.
【眉】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引证】
《说文》-眉,目上毛也。 、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 元稹《遗悲怀》-报答平生未展眉。
【组词】
眉心、 眉间广尺、 眉泉、 眉寸、 眉下添眉、 眉弓、 眉尖、 眉柳、 眉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