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7:43
词汇“助道”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术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因此,我将从这个词汇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术语的角度来探讨。
“助道”在**中指的是帮助修行者达到解脱的方法或手段。它包括各种修行实践,如持戒、禅定、智慧等,以及外在的辅助条件,如善知识的指导、佛法的教诲等。
在**语境中,“助道”通常与“正道”相对,正道是指直接导向解脱的道路,而助道则是辅助性的、间接帮助修行者走向解脱的方法。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某种辅助性的力量或影响。
同义词:辅助、帮助、支持 反义词:障碍、阻碍、干扰
“助道”一词源自经典,随着的传播而逐渐为人所知。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在**相关的文献或讨论中出现。
在文化中,“助道”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辅助性因素的重要性。它反映了对于修行方法多样性的认识,以及对于外在条件在修行中作用的重视。
对于信仰**的人来说,“助道”可能带来一种安心和希望的情感,因为它象征着在修行道路上不仅有正道的指引,还有各种助道的支持。
由于“助道”是一个专业术语,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直接使用这个词汇的情况。然而,在探讨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时,我会想到类似的概念,即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辅助性的资源和支持同样重要。
在创作一首关于修行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助道”:
在修行的路上,
助道如星辰指引,
持戒净化心灵,
禅定带来宁静,
智慧照亮前程。
在视觉上,“助道”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两旁有各种指示牌和路灯,象征着各种辅助性的指引和帮助。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寺庙中的钟声和诵经声,这些都是助道的象征。
在其他或哲学体系中,类似的辅助性概念可能被称为“工具”、“手段”或“方法”,但“助道”作为一个术语,具有其特定的**和文化内涵。
“助道”作为一个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于修行方法多样性和辅助性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实践。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